当学生们在寻找一所学校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学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对学校的需求也不同。一些学生希望找到一所老师更好的学校,一些学生希望找到一所学校设施和设备更好的学校,一些学生希望找到一所校园更新和生活条件更好的学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
邯郸学院简介
邯郸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太极拳圣地、成语典故之都河北省邯郸市。学校办学历史始于1905年成立的邯郸县初级师范学堂,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邯郸学院,2012年、2017年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邯郸,服务社会,承文育师,融导产业”的服务面向定位,实施“创和谐环境,抓内涵建设,重协同创新,走特色之路”的基本战略,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邯郸学院基础条件
邯郸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10人,教师716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273人,占38.1%,博士、硕士643人,占89.8%。校本部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23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7353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三三三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选14人。有18个二级学院(中心)、57个本科专业,涉及9大学科门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纸质图书近120万册,数据库29个,电子图书280万余种。建有9个实验实训中心、216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和2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区占地699.56亩,建筑面积32.27万平方米,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2015年4月邯郸市政府批准学校南扩,南扩后校区面积将达到12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
邯郸学院教学改革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倒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为适应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的要求,启动了“1+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1+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实施通识课程教育,累计两年时间实施专业课程教育,累计一年实施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实习实训。
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根据行业岗位群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通识教育按知识内容点或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组合成不同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模块化分解,按照小型化原则组合成不同课程。实践课程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模块化分解,实现实践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每门理论课程或模块都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要,明确相对应的能力培养模块。
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施行“N+2”过程化考核模式。“N”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和类型,包括实践考核、平时测验、作业、学习态度等。“2”指期末考试和学习笔记考核,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笔记等。
注重抓好自主学习。每门课堂教学课程都由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构成,课程开设按照学时(学生自主学习时数)与课时(课堂教学时数)两部分安排。除抓好课堂教学,每门课程对自主学习都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实施、监督、检查、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校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
鼓励支持教学研究。2014年以来投入540万元,立项教学研究改革课题651项,参与教师达1200余人次,产生了一大批教学成果。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6个,涵盖特色专业、重点发展学科、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获近两届河北省教学成果奖7项、河北省优秀教研成果奖6项,2016年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
邯郸学院学科专业
确定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思路。明确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为主导,坚持“精教、强工、活文、培新”的发展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扶优扶强、集群建设、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格局。
重视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以提高服务能力和形成品牌为目标,做精做优以特殊教育为代表的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做大做强以信息物流类、生物化工类为代表的工科专业集群,做活做实文化创意服务类专业集群,积极拓展其他与新产业、新业态对接的专业集群。处理好专业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促进了协调发展、质量提升。
着力抓好科研平台建设。拥有河北省高校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赵文化与区域经济”、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光电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高校冀南太行山区野生资源植物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南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拥有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资源植物实验室、有机小分子材料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实验室等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2014年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艺术基金1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5项,立项数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多次受到省科研管理部门表彰。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和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音乐金钟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9项。艺术学院袁庆禄教授的版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陈列。《邯郸学院学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其中“赵文化研究”专栏以全国排名第四的成绩荣获教育部名栏。全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13项,发表论文17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检索270篇。先后出版《赵文化与华夏文明》《荀子史话》《邯郸区域经济研究》等著作44部。获知识产权授权253件,2017年位居全省高校第10名。
主动对标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先后开展三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从2009年起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大对接”三大活动,之后又开展了“双三进三请”活动(“双三进”即师范专业教师进基础教育研究机构、名校、名师课堂,非师范专业教师进产业管理部门、企业、车间班组锻炼提高,“双三请”即请教育管理专家、名校校长、名师和行业管理专家、企业家、工程师到校开展教学与学术活动)。2013年举办了与地方政府、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对接大型洽谈会。几年来,与省内外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横向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邯郸学院师资力量
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赤心奉业”核心理念指引下,打造“爱心育人”的教风,确立了“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建设目标。持续开展各类先进评选活动,近三年评选“师德标兵”71人、“最美教师”10人、“最美辅导员”20人。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化到教师灵魂深处。严格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建立师德档案,将考评结果作为评职、评优、聘任、晋级的必备条件。
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连续9年实施“讲评课”活动,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时间集中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集中练兵。经常性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讲课、微课大赛和演讲、书法等专项技能比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读博深造,到境内外名校和科研院所访学交流,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分层次实施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系统构建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一系列措施,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蔚然成风,专业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一大批教师被授予国家省市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从2008年以来,每年一个建设主题,2008年校风建设年、2009年迎评促建年、2010年课程体系建设年、2011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年、2012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年、2013年评建整改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年、2014年综合改革与教研室建设年、2015年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年、2016年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年、2017年质量层次提升年、2018年学科专业建设年,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确定年度中心工作。每年举办院长、书记、教研室主任论坛、专家讲座等,交流人才培养经验,做到了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关注的核心。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总目标。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科学确定了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优秀公民、幸福个体、应用人才”三个维度,即:从社会需求导向出发,使学生具备“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骨干留得住”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使学生具备“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就业创业干成事”的品德修养和发展潜力;从人生可持续发展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行、文化素养的优秀公民,具有创业立业、养家育后能力的幸福个体,具有成就自我、奉献社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上面介绍的学校还是不少,大家可以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具体情况。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也可以打电话给学校招生办公室或亲自去学校咨询。以上是小编编撰的学校基本情况。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学校的信息,请继续关注邦博师范网。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