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幼师学校招生网

客服
贵阳幼师学校招生网 > 贵阳幼师招生 > 贵阳幼师报考指南

贵阳2020年初中生可以考什么幼师学校

日期:2019-12-12 13:17  619人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贵阳也是有很多的幼师学校崛地而起。贵阳初中生可以考什么幼师学校?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的同学以及家长都有来问过小编。小编想要告诉各位同学以及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能太过于盲目,很多的同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只考虑校园环境这一方面,小编认为选择学校的时候还是要考虑的全面一点。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所小编认为在贵阳发展的很不错的幼师学校。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贵阳幼专。学校前身系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贵州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培训幼儿师资的专业学校,在贵州学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简介

2012年12月2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府函【2012】29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立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批复》),正式升格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贵州省培养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升格后的贵阳幼专,要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与国际融合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阳市已经在清镇职业教育城划拨土地453亩,投资11个亿,预计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学校建设。目前,我校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工,首批学生将于2013年9月,入住新校区。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

1984年4月,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成立。

1987年1月,学校获得市教委、市招办批准,初中毕业生从此可在填报志愿前到我校面试。

1989年,我校由省教育厅和人事厅挂牌为全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承担我省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

1990年5月,学校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二批受援学校,周期五年,自1990年起执行。

1990年8月,首招职高班,学校从此兼有中专班及职高班。

贵阳2020年初中生可以考什么幼师学校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31人。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级讲师)4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含学位)47人,双师型教师59人;在职特级教师2人,市级中青年科技骨干5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评员3人、省级水平测评员12人;省五年制专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0人,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组成员3人,还有多名教学骨干在全国、省、市学术团体中任职,在贵州学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交流合作

2006年6月,与复旦大学起步早期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共建的亲子教育研究中心。

2013年4月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共同联合实施"学前教育培训项目"。

2013年6月,学校与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了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

2013年12月,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书,达成5年战略合作关系。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科研团队

学前教育专业确定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由贺永琴校长及翟理红副校长担任专业建设带头人,带领学前教育专业群从更高起点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设计与艺术表演专业,逐步形成了一个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遵循教学研究的规定性和基础理论研究的自主性相结合、科研活动与教学探索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行,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能力提升并进。目前学校拥有学前教育专业的9个教学团队以及艺术教育、特色教育共计18个教学团队。

这些教学团队在贵州学前教育事业方面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用。面向贵州省开展各级各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培训、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种国内外学术活动和比赛活动等。在幼儿教师教育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中,项目管理、培训主讲、课程研发及项目推广等环节相互联系、衔接,形成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前后连贯的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贵阳市内的口碑一直都是很好的,而且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和学校的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是很可观的。还有就是同学们比较看重的校园环境,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同学们若是不知道应该要考什么幼师学校,可以尝试一下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师学校招生网>幼师招生>幼师报考指南>贵州

展开全文 ∨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贵阳幼师招生简章贵阳幼师招生计划贵阳幼师录取分数贵阳幼师收费标准贵阳幼师报名条件贵阳幼师招办电话贵阳幼师宿舍条件贵阳幼师学校地址贵阳幼师学校网址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